欧盟没料到,刚投票制裁中国,中方就亮出一张王牌,四大车企抗议

辛丹嘉 2024-10-12 关系 36 0
A⁺AA⁻

前言

今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经过商议,选择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的反补贴关税,试图以此打压遏制中国。

不过如今的中国今非昔比,随手便亮出一张王牌,携带四大车企一同抗议。

那么,我们手上的这王牌究竟是啥?欧盟又凭啥这样打压我们?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欧盟重拳出击

就在几天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重磅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6.3%的关税。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动。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投票的过程。欧盟27个成员国围绕着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展开了激烈讨论。

最终,10个国家投了赞成票,5个国家反对,还有12个国家选择了弃权。

赞成的国家数量虽然最多,但反对和弃权的国家加起来却占了大多数。这不禁让人疑惑,欧盟内部对这个决定到底有多大共识?

欧盟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电动汽车享受了不公平的政府补贴,导致价格过低,威胁到欧洲本土汽车产业的生存。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看看欧洲汽车市场的现状。今年8月,欧盟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下降了将近44%。

这个数字着实吓人。但问题是,这真的是因为中国电动车太便宜了吗?

事实上,欧洲电动车市场面临的问题可复杂得多。能源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增加、利率攀升,这些因素都在推高电动车的价格。

再加上充电设施不足,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热情自然大打折扣。

以英国为例,购买一辆电动汽车的平均成本高达4.8万英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仅如此,政府补贴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将暴跌29%,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停止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这才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直接的办法:加征关税。

但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在为自身的问题找一个替罪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扼杀创新力和竞争力,损害欧洲汽车制造商同中国同行业已建立起来的宝贵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做法是否明智?

中国强硬回应

欧盟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在捅了马蜂窝。中国方面的反应可谓迅速而强烈。从商务部到外交部,从行业协会到各大车企,中国各方纷纷发声,表达了强烈不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声明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给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及赴欧投资带来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损害了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和赴欧投资的信心。

这不仅会影响中国企业,还将对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增加欧盟当地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上汽集团,作为被征收最高税率36.3%的企业,更是直接放话:"我们反对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呼吁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中国商务部更是毫不客气地表示,如果欧盟执意实施这项措施,中方将采取必要行动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已经不是在打太极了,而是在明明白白地亮剑。

然而,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对这个决定的态度也远非铁板一块。

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竟然投了反对票。不仅如此,大众、宝马等欧洲汽车巨头也公开表示反对加征关税。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样做可能会引发贸易摩擦升级,从长远来看反而会伤害欧洲汽车产业。

梅赛德斯-奔驰的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更是指出,欧盟委员会应该降低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

荷兰国际集团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加征关税只会提高欧盟市场上电动汽车的价格,反而会减缓欧盟实现零排放的进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面对如此多的质疑声,欧盟委员会似乎也有些底气不足。

他们表示,"与北京方面的谈判仍有可能避免关税"。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像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亮出王牌

就在欧盟还在为自己的决定辩护时,中国已经开始了行动。商务部先是宣布对欧盟的相关乳制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接着又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这一连串的动作,可谓是来势汹汹。

中国选择这两个领域反击并非偶然。乳制品和白兰地都是欧盟的重要出口产品,特别是对法国、爱尔兰等国家来说。

以白兰地为例,中国是法国白兰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这一反制措施无疑会对欧盟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更让欧盟头疼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警告,如果关税真的实施,他们可能会减少在欧洲的投资。

要知道,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欧洲的投资可是不小,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

如果关税政策实施,相关车企可能会重新考虑这一投资计划。不仅是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也都在欧洲有重要投资。

如果这些投资真的撤出或减少,对欧洲的就业和经济都将是不小的打击。

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应,欧盟似乎有些措手不及。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不得不表示,愿意重新考虑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

这个态度的转变,显然是被中国的反制措施逼出来的。

但是,欧盟的态度依然有些模棱两可。一方面说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又坚持反补贴调查将继续进行。

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恐怕难以让中国满意。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欧盟究竟该如何抉择?是坚持保护主义立场,还是寻求更加开放和合作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更关乎全球贸易秩序的走向。

关税之争的深层思考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欧盟这么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有分析指出,即使加征17%的关税,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售价依然比特斯拉等品牌更便宜。

有专家甚至认为,要真正打击中国电动车,关税得加到50%甚至300%。这样的关税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在欧洲建厂。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已经开工,奇瑞也宣布要在西班牙生产电动车。

这意味着,即使有关税,中国车企也能在欧洲本土生产,绕过关税壁垒。

那么,欧盟的这一决定究竟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还是在变相阻碍创新和竞争?

事实上,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开始大力投资电动车产业,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制造,全方位布局。

相比之下,欧洲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显得有些迟缓。

此外,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成功还得益于其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例如,蔚来汽车的电池换电模式就解决了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而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则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欧盟如果真的想提升自身竞争力,或许应该从这些方面学习借鉴,而不是简单地设置贸易壁垒。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种保护主义措施是否会影响欧盟的气候目标?

欧盟计划到2035年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但如果电动车价格因关税而上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能会下降,从而延缓电动化进程。

这无疑与欧盟的气候目标背道而驰。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欧盟中国商会:如果欧盟执意加征关税,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将削减投资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引发欧盟内部担忧:或使贸易摩擦升级,可能损害欧洲汽车产业

新民晚报-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中方出手反击,法国get到没有?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