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首演65周年再度奏响黄浦江畔,何占豪:希望更多人关注民族音乐现代化之路

卢薇伊 2024-07-27 关系 9 0
A⁺AA⁻

何占豪执棒音乐会

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9年在上海首演,它不仅是中国交响乐民族化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知晓度最高的中国旋律之一。恰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5周年,昨晚,“《梁祝》65周年大型东方交响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流淌了半个多世纪“梁祝”旋律再次回荡在黄浦江畔。

音乐会由《梁祝》创作者之一,91岁高龄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何占豪执棒上海汉成交响乐团,携手二胡演奏家段皑皑、青年古筝演奏家陈蓓萱、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孙敏娴共同奏响。何占豪说:“《梁祝》走过65年,见证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纪念它,不因作品本身有多伟大,而是它代表了聚焦民族文化的音乐之路。我们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右)

神秘热烈的管弦乐《胡腾舞曲》率先拉开音乐会序幕,极具异域风情的波斯音乐感染了每一个人,也让人感受着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融合。《孔雀东南飞》曲调古朴、深沉、韵味悠长。青年古筝演奏家陈蓓萱的动人演绎极具画面感,她在琴弦上描绘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景象,吟唱一曲爱的悲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胡协奏曲《别亦难》采用江南传统音调为基本素材,发挥了二胡弓弦乐器的优势,情感质朴自然却又无尽缠绵之意。二胡演奏家段皑皑的演奏如泣如诉、哀而不伤,感人至深。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孙敏娴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经典旋律在舞台上响起时,现场观众们无不为之倾倒、与之共鸣。演出结束,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掌声,久久不息。

青年古筝演奏家陈蓓萱(左)

“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首在龙华监狱中发现的感人肺腑的诗,是何占豪创作交响诗《龙华塔》的灵感。交响诗《龙华塔》以细腻的情感和宏大的气势歌颂了英雄先烈为理想、为信念一往无前的精神。述说了志士为追求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勇气和胸怀,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

何占豪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音乐家,他亲历新中国音乐发展之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坚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用交响乐彰显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创作了小提琴、古筝、二胡等多种不同器乐,交响诗、民族管弦乐、交响戏曲等不同类别的百余部音乐作品,其作品中民乐和交响乐激情碰撞,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孙敏娴

音乐会演出曲目从凄美缠绵的传统诗词到大气磅礴的交响诗,从热情激荡的舞曲到深沉悠远协奏曲,既是为“梁祝”首演65周年庆贺,更是对何占豪音乐作品独特魅力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呈现。据悉,音乐会由深圳市梦马翰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古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